据日本《朝日新闻》4月13日报道,“印度制造”是印度莫迪政府出台的招牌政策。其是否取得了成果呢?围绕这一问题,《朝日新闻》记者对卡内基印度中心前副主任苏亚什·拉伊进行了专访。
记者问:为什么必须振兴制造业?
苏亚什·拉伊答:印度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,但这不是由制造业驱动的。从世界范围来看,这是非常少见的情况。对印度而言,今后在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升级的同时,有必要努力消除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差距。
问:莫迪政府将采取什么政策振兴制造业?
答:在最初四至五年,将政策重心放在改善营商环境和促进投资上。在接下来的五年里,莫迪政府将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,以保护国内工业。此外,政府还将实行与生产挂钩的补贴和减税政策。
问:联邦政府的政策是否成功?
答:我觉得现在评价政策成功与否还为时过早。而且,我认为,应该关注反映经济整体动向的“宏观指标”。通过调查制造业占毛附加价值的比重等五个指标,我们发现过去10年间这些数据没有改善。由此可见,主要指标显示政策效果不佳。
问:在印度振兴制造业有何困难?
答:存在诸多政治经济风险。一开始,大家都欢迎建厂投产,但之后逐渐出现问题。当地政治家向企业要钱,工人运动兴起。如果政府换届,有些企业将无法再获得扶持。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纠纷也在增加。印度制造业面临的课题,是由多种因素复杂地交织引起的,解决相关课题并非易事。